快速导航
专辑信息
专辑名称:2012年海南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初中组历史获奖课例)
推荐星级:
发行年份:
2012 点击次数:
1996
相关操作:
收藏此专辑
专辑简介
林子齐:初中历史的教学九大主张
--2012年海南省中学历史学科初中课堂教学评比现场简评
尊敬的各位同仁:
下午好!全省课堂教学大赛刚刚降下帷幕,... [查看更多]
林子齐:初中历史的教学九大主张
--2012年海南省中学历史学科初中课堂教学评比现场简评
尊敬的各位同仁:
下午好!全省课堂教学大赛刚刚降下帷幕,我谨代表初中评委组对初中11位选手的课堂教学作简要的点评。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加上水平有限,不当、不全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一、参赛选手及课题
初中组的11位参赛教师来自全省各市、县和省直属中学。赛前,他们通过抽签确定上课课题、撰写教学设计与上课顺序。比赛课题是从七、八、九三个年级上册(每册3课书)中抽取。选手们最终抽签的情况如下。(见附表1)
七、八年级各有4位参赛老师,3个课题,九年级的3位老师抽到一块了,只有一个课题。总体上,这7课书选得都比较好,具备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感性与比赛课所需的挖掘深度。不论是历史概念解读,史实陈述、故事讲述,还是学史方法、解题方法点拨,都有相应的素材,都给选手留足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这些课十分适合作为赛课课题。
附表1:
年级 课题 参赛教师
七年级 7.《大变革时代》 唐丽
七年级 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郭浩、李西
七年级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陈立园
八年级 7.戊戌变法 王小翠
八年级 16.血肉筑长城 宋波、林海霞
八年级 20.社会生活的变迁 庄泰川
九年级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卢金菊、刘伟明、余燕
从上课过程与结果看,我们初中组11位参赛老师都特别认真,充满激情,并全力以赴,都能按赛程要求顺利完成了繁重的比赛任务。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专业素养和浓厚的学科情感。在此,提议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勇于接受挑战的参赛教师和令人尊敬的指导老师。感谢你们!
二、评价项目及分值
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有四个评价项目,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基本素质和教学效果。
前三项的权重均为30%,教学效果占10%。课堂教学部分占总参赛成绩的60%,考试评价、教学设计各占20%。
本次的评价标准较为具体,可操作性也比较强。如,基本素质就包括历史专业素养、教学语言、教态、组织调控、板书、教学媒体技术等方面。这为我们评委科学打分提供了方便。
今年,我省初中组课堂教学的评委有孙京丽、唐秀全、王向红、周康、刘海明、林子齐六位学科老师。总体上,评委们都很懂课,也十分认真。为做到打分的公平、公正、客观和相对准确,评委打分前不交流、不定调,6个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评委们连续奋战也很辛苦。我的评课,吸收了他们的许多看法与观点。在此,我谨对评委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三、优点与特色
1.高效、原生态
这次课堂教学比赛选手们准备的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但大部分选手撰写的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教学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比较熟悉教材,多媒体技术熟练、专业基本功也比较好。当然,比赛在展现个人教学风采的同时,选手的一些不足与缺陷也一览无余。虽然比赛的观赏性不如经过打磨后的传统比赛,但这种原生态的课堂真实、客观,很能检测选手的历史专业素养、教学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2.学生文明好学
这次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文昌华侨中学校园焕然一新,特别整洁,老师热情友好,学生文明友善。在赛课课堂上,看不到一位分心的学生。尽管有些同学学习基础不太好,课上也有些腼腆,有时显得还较为沉寂,但他们都很认真,都能跟随老师思考问题,并想方设法回答问题。不少同学还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让我们十分欣慰。
3.教学理念先进
大部分参赛老师都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学生的调动,都想让教学面对全体。新课导入环节尤为突出。老师们,可谓八仙过海。为激发兴趣,为一鸣惊人或让学生们尽快进入问题情境而费尽心机。新闻时政、历史视频、歌曲、诗句、对比照片、课内教学资源和本土素材相竞绽放,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方式多样
所有参赛老师都用课件上课,教学手段较为先进,教学方式也丰富多彩。除教师讲述外,阅读教材,填充表格、设计路线图或完成学案练习;依据史料(文字材料、示意图、照片、连环画等)来呈现、探究历史;展播视频,重现历史过程或历史情境,思考相关问题;播放歌曲创设教学氛围,渗透和升华思想情感;通过历史人物角色表演,体验历史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我行我show”来提示历史的缤纷与观点的多元;用“心有灵犀,你讲我猜”游戏让学生有“轻松一刻”,并概括所学知识,借机培养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在本次课堂教学大赛中,传统的、现代的教学方式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此外,部分老师专业过硬,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储备充足,对历史概念解释到位,对历史事件叙述生动,会扬长避短,体现出过人的教学智慧,让人钦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老师没有吃透教材,专业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因而在教材处理上,大多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档次上。因此,对历史概念解读不清楚、不准确,对历史过程的叙述不完整、不生动,对学生的引导点拨、指导不对路,不到位。
2.有些老师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重点轻描淡写,前松后紧和超时拖堂也较为普遍。有些老师提前几分钟到场,但却钉在讲台上与学生对峙,一句话不说,静等上课铃声。个别老师在出现问题时,难以从容应对。
3.有些课,没有设计过渡语,没有相应的知识铺垫,显得唐突、走得匆忙。甚至,导致整堂课知识点之间出现断层,极不顺畅,又欠条理。
4.有些问题的设计和处理不太合理。太浅、过难、太大或指向不明。让学生回答,又不给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自问自答。很少对同一问题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探究。
5.部分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预设过多,老师为“课件”所牵,缺乏随堂生成,教学陷入程序化,难以顾及学情。有些课文学生已学过,但部分老师们还当作全新的课来上,没有适当拓展和方法引领。
五、九大主张
1.主张适当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要素的基本内涵及内在联系,尽可能让学生在理解历史,体会历史学科科学性后,加以记忆。
不主张动不动就让学生张简单机械地齐朗读某些历史的措施、意义或影响等。
2.主张科学设计或分解、浅化历史问题,给学生梯子或以相关历史知识和必要的话语、肢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不主张频繁使用僵硬的、非历史学科专业的手段来调动学生。诸如以某个滑稽的动作造型来缓和紧张、动不动就掌声鼓励或“展示一下某某班的风采”“你是男子汉”等。
3.主张精选精练精讲随堂练习
不主张只讲答案或甚至连答案都没提示清楚、不讲题型、解题思路与方法。商鞅变法成败与谭嗣同之死两道课本上动脑筋历史观点辨析题,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是不了了之。这种题型,我们要指导学生:先亮出你的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然后再寻找支持观点的依据。要鼓励学生表达,只要言之成理、符合史实都应给予肯定。
若有学生认为商鞅变法是失败的,并提出以下理由,我认为也应酌情给分。我认为商鞅的变法是失败的,其理由是:①商鞅自身不保,并受酷刑而死。②变法使战争更加惨烈,生灵涂炭。③严刑酷法在秦统一后仍在延续等。
此外,在本次教学评比中,有些老师不注意随堂练习的作用,出现了选题随意、单调、重复和不对点等情况,也不注重练习过程、方法点拨和知识补充与拓展。
4.主张先用足教材资源,再开发、运用课外资源。
不主张舍近求远、忽视教材资源或过多、随意套用、照搬网络资源。九年组三位老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撞件”了,他们课件的素材、流程有太多的相同、相似之处,要尽量避免在教学大赛中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平常,要有意积累、整合各课教学资源,多备几个课件。
5.主张教学要所侧重,适当拓展,增加细节或案例教学,以举一反三。
不主张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平平淡淡。若蜻蜓点讲三、四个知识点,倒不如把一点讲深讲透,增加细节,感动他!了解事件细节,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把历史一线拉起。
让他记忆一辈子,并触类旁通。如,“血肉筑长城”一课,老师对几个战役的介绍都很平淡,不出彩。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这一课讲完后,就苏联对日宣战这一点进行拓展。他详细介绍苏联1945年8月9日对日宣战的情况,进而得出日本投降、外蒙最终独立、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半岛分裂、国共力量消长,解放战争的胜负、北方四岛归属等重大问题与苏联对日宣战有密切的联系。
6.主张师生在课堂上平等、民主互动、交流。不主张老师频繁插话,打断学生正常的表达,霸占话语权。尽可能遵循“让一个学生充分讲,其他同学接着讲”的人文探究准则。老师要学会认真倾听,科学归纳,适当指导,主动分享。有些老师,学生刚讲一句,他就要补充,讲了一会才停下,学生再讲,如些多次重复,学生都给弄晕了。
7.主张多元(多角度)解读者或深入探究历史。不主张照本宣科,浅尝辄止和单一视角。一般历史的原因、作用、意义、影响,其实,除了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还很多。不要轻易地说赞扬同学,你的回答很完整。学生的答案虽不在老师的视野之中,但很可能也是正确的。
如:英国革命彻不彻底?出现妥协性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老旧问题的讨论,都陷入单一或程式化。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难道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妥协的唯一原因吗?
在教学中,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万国公报》《民报》《新青年》宣传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三家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我想宣传的思想一定很多。即使改成它们宣传的体现时代进步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我也觉得不妥。
8.主张通过史实、细节或相应问题探究来升华学生情感。不主张生硬灌输各种说教。
抗日战争史要凸显战争之惨烈、民众之悲苦、日本之罪恶、国力落后,惨遭蹂躏的情形来传递情感,史实、细节是首选,但课上老师的补充很少。战争没有硝烟弥漫,没有枪林弹雨,缺少触目惊心和为国捐躯的动人画面,情感渗透找不到切入点。
9.主张淡化阶级斗争史观,汲取新的、客观的史学观点与新材料解决历史问题。不主张随意地、惯性地使用阶级分析法或补充老教材、旧教学大纲的一些过时观点。
“步入近代社会”已经提前到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活动、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了。
谢谢各位! [隐藏简介]
专辑视频列表
-
41:21
2016-09-23
陈立园
1043 0
-
41:25
2016-09-23
唐丽
888 17
-
48:30
2016-09-23
王小翠
1505 13
-
40:48
2016-09-23
李茜
1216 21
-
43:48
2016-09-23
郭浩
1326 6
-
41:45
2016-09-23
庄泰川
897 11
-
39:58
2016-09-23
余燕
1451 20
-
40:00
2016-09-23
刘伟明
1178 12
-
40:45
2016-09-23
卢金菊
1390 14
-
42:31
2016-09-23
宋波
832 6
-
44:27
2016-09-23
林海霞
1687 14
共11条数据/每页20条数据,共1页
首页
<<
1
>>
尾页